2020年,誰說1萬美金/柜是個笑話……被打臉了!2021年年初,誰說2萬美金/柜是個笑話……又被打臉了!“我的貨在LA碼頭等了2個月才卸柜”說出去誰會信?
現在,海運出什么新聞大家都不會大驚小怪了,船期延誤正常,只求少延誤個幾天。這個最后的期望也落空了,新一輪船期延誤平均去到7天多。
這艘叫BAL Peace的集裝箱船9月26日抵達洛杉磯/長灘港外,11月28日才終于靠港卸柜,歷時近80天!
近日,Sea-Intelligence發布了最新全球班輪性能(GLP)報告,其中包括船公司船期可靠性數據報告。數據顯示,全球集裝箱航線的船期可靠性仍處于最低水平,只有三分之一的船舶能按船期計劃運營。
根據Sea-Intelligence的新數據顯示,集裝箱航線的可靠性僅略有提高,等待時間也略有縮短,這也證實了集裝箱航運公司復蘇進展緩慢的事實。
左:全球船期可靠性;右:全球船舶的平均延誤時間
根據Sea-Intelligence數據,2021年10月,全球船公司的船期可靠性為34.4%,比上個月僅略微提高0.4%,與去年同期相比船期可靠性下降了18%。報告顯示,船舶延誤的平均時間比過去兩個月略有改善,目前為7.34天,但仍遠高于歷史標準。
根據Sea-Intelligence的數據,今年10月份,船期可靠性最高的航運公司是馬士基,其船期可靠性為46.4%,繼續排名第一。達飛和地中海航運、赫伯羅特的船期可靠性在30%-40%之間,有五家航運公司的船期可靠性在20%-30%之間,有四家航運公司的船期可靠性低于20%。長榮海運的船期可靠性最低,僅為13.4%。
雖然目前LA/LB港的集裝箱滯留問題取得一些進展,但是積重太深,不是一時半刻能搞定的事。加之碼頭工會明年又要談判了,過去四次有三次都發生罷工,這個春節過后估計又要來一波高峰。船期延誤肯定是少不了的,小編建議大家還是盡量多走有自家碼頭的船司,盡量提高靠港卸柜效率。
亞洲至美國海運運價吸引了大批“臨時船只”進入這條線。這些新船初來乍到,人生地不熟,可能就遭遇了碼頭的“潛規則”。
Alphaliner研究了11月5日至11月19日期間62艘太平航線集裝箱船舶的單航程時間(從上一港離港到正式掛靠洛杉磯/長灘港的時間)后發現,那些新加入這條航線的航運公司,比如中聯航運以及博亞旗下的船舶通常需要等待最長的時間。
根據62艘船只的數據,從亞洲到洛杉磯或長灘卸貨的平均單航程時間為28天。而以中聯航運為例,該公司的船舶需要的該平均數據則達到了34天。
Transfar旗下一艘名為A Kinka的航程時間曾達到70天,8月28日從香港出發,11月6日才靠港。而達飛旗下的一艘名為President Wilson的單航程時間只要10天,11月6日從釜山港離港,11月16日抵達洛杉磯港口直靠。
達飛此前以近三倍價錢買回Fenix碼頭,因為CMA CGM在這個碼頭的靠泊時間比平均時間要快上6天。
Alphaliner調查顯示:由于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航運公司在洛杉磯/長灘港擁有最好的碼頭連接,這使得他們可以最大限度的縮短旗下船舶的等待時間。
盡管自家有碼頭能大大提高靠港時間,但是別忘了還有上百艘船在外海飄著,要靠港也要先穿過這些“船群”,擁堵的問題并未解決。
12月1日,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.3693,上調101點,創6月以來新高。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沖高回落,盤中一度觸及6.36大關,距年內高點6.3565僅一步之遙。
今年以來,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累計升值2.6%。9月以來,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和美元指數開始出現顯著背離,人民幣匯率和美元指數出現同時走強的局面。整個11月,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較10月末的6.4009累計升值308個基點,升幅0.48%。
但美元對其他國家貨幣展現出了強勢位置,比如:
12月至春節關口,人民幣匯率是我國出口企業關注焦點,外貿企業們習慣于逢高結匯好過年,強大的結匯需求或將支持人民幣匯率走強。
這種情況,對于用美元結算的中國出口商來說是此消彼長、雪上加霜——出口國貨幣對美元升值,這不用說了咱都懂,一天就是上萬乃至十幾萬的損失。
中國銀行研究院指出,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、外需增速大概率放緩,未來的人民幣匯率可能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,匯率波動仍然是大概率事件。聯宇物流提醒各位貨主朋友們,今年出貨,請務必注意匯率波動風險!
標簽:匯率, 靠泊